Dear all,
感謝小朱分享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timmyju
這是股神Warren Buffett 2010年寫給投資人的信(共分15章節),雖然大部分的我們都不是波克夏的股東,但可藉此一窺巴菲特的投資哲學。
第一章:2010年波克夏(控股)花費了現金220億美元收購了伯靈頓北方聖大菲鐵,擁有這條鐵路使得波克夏的“正常“的稅前盈利能力增加了近40%,稅後也有超過30%的盈利成長。
第二章:波克夏的工作是增加每股的內在價值,且增速比同期S$P500指數的增幅(包含股息)還大。再一次,Warren Buffett強調了實質收益的重要。長期來看,你可以預期股價波動大致上與 Berkshire的投資和收益同步。 市場價格和內在價值往往遵循非常不同的路徑 - 有時需要相當長的期間 - 但最終他們會相符。
第三章:在波克夏旗下擁有眾多的子公司,每位執行長擁有波克夏的股份,所以一套良好的制度驅使著他們,為公司賺進更多的錢。
第四~九章:分別從波克夏旗下保險業與非保險業的成功案例,說明其經營優勢。
第十章:在金融風暴時購入的特別股,回過頭來看都是十分划算的交易,雖然有些被提前贖回,但可觀的股利收益將支撐波克夏每年穩定的現金流。
第十一章:關於Buffett的後繼人選,以及波克夏未來投資總管的經營模式。Buffett也對避險基金的薪酬模式表達不屑。
第十二章:波克夏的衍生性金融交易很類似保險再保業務,包含承擔高收益指數的債券違約時要償付的理賠金,儘管2008金融海嘯這部分承擔了25億美元損失,但是總的來說,它仍舊為波克夏帶來利潤,而且還有免息可供運用的"浮存金",這是Buffett一直認為有助波克夏投資的重要工具。
第十三章:和會計規則有關的論辯。
第十四章:關於槓桿與現金的觀點,Buffett提到:任何的正數,不論這個數字多麼大到令人印象深刻,只要乘上零就一次蒸發。歷史告訴我們,既使是僱用非常聰明的人,用槓桿也可能常常帶來很多零。這說明Buffett對金融冒險的厭惡,他也提到現金主要以美國國庫券持有,而避免持有利率略高幾個基點的其他短期證券,關鍵一樣來自對風險趨避與流動性考量。
第十五章:股東大會花絮。
總結(致波克夏經理人們):波克夏擁有25萬員工,Buffett很清楚要零犯錯很困難,所以他要求型塑企業文化比制度規範更重要。
Buffett留傳超過25年的名言:我們賠得起錢,即使是很多錢,但我們賠不起信譽,即使是一點點信譽。
在您花完30分鐘看完這整篇的信件(如果你真的這麼做的話),我想您可能和我有一樣的感觸:
1、波克夏是一家讓人敬佩的企業,除了它的績效和股價,更重要的是它的企業文化與高道德標準。
2、Buffett在投資領域的專業,源自對基本原則的重視,和對人性的參透,這是他能投資超凡的重要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