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金學堂/定期定額 解投資迷思
2011/05/09
【經濟日報╱記者高佳菁/台北報導】http://money.udn.com/mag/fund/storypage.jsp?f_MAIN_ID=420&f_SUB_ID=3097&f_ART_ID=236292

在全球連動關係日趨緊密的現代,使投資市場干擾因素變得更多更複雜,導致股市波動愈來愈劇烈,許多投資人因害怕市場波動而拒絕再投資,但台新投信總經理藍新仁卻認為,這是一種心理障礙,在市場下跌時退出投資市場,反而會錯失最佳投資時點,造成跌價損失再也無法拉回來的悲劇。投資人若要克服心理恐懼,並且破除「害怕波動」及「欠缺配置」的二大投資迷思,最好的投資策略即是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。

他表示,共同基金是由專業研究團隊操盤,投資標的多元,本身即有分散風險的功能,而定期定額就是平均成本的概念,不用考慮進場的時機,當淨值處於高檔時,同樣的一筆金額可以買到較少的單位數,但淨值跌至低檔時,則可以買到較多的單位數,長期下來,基金的平均購買成本會降低,也就不用擔心任何危機事件對淨值的衝擊。在他目前緊湊、繁忙的工作中,定期定額已成為他的最佳投資術。

藍新仁強調,定期定額投資效益一定要把時間拉長才能顯現,以中國股市為例,據Lipper統計,在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27日六年多期間,MSCI中國指數定期定額一年報酬率為6.54%,二年報酬率為20.58%,五年報酬率達35.26%,六年報酬率達59.92%,投資期間愈長,可獲取愈豐厚的報酬。

台灣股市的經驗也是一樣,根據統計,即使是在歷史高點12,000點時開始定期定額投資,持續扣款七年後,可創造近38%的報酬率,但如果是單筆投資,則七年下來累計還是虧損了四成以上。

藍新仁認為,定期定額是平均成本的概念,波動性大才能達到分攤成本的效果,而台股基金、中國基金、拉美基金、新興歐洲基金等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,能發揮定期定額的投資效益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大秦嬴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