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投信投顧觀點 (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定時定額克服進場恐懼、加速解套

國泰投顧
日期:2009/07/13

  去年9月至今年3月初全球股市不斷破底之際,大多數的投資人都不敢貿然進場買股票基金,到了今年4、5月股市反彈一段之後,投資人才又蠢蠢欲動開始買進,沒想到股市又開始進入盤整期,投資人也跟著縮手。股市的變化莫測,往往讓投資人一直錯失良機,恐懼心理導致股市崩盤及低檔時不敢買進,貪婪心理導致股市飆漲及高檔時不捨賣出。正因為如此,聽起來老生常談的「定時定額投資法」,卻是克服恐懼、戰勝貪婪的投資終極法寶。

● 空頭持續定時定額,加速回本時間

  2007年以來全球股市經歷一年半的大跌後,近期雖反彈了四成左右,但自高點以來全球股市仍下跌約四成。這段期間當中,買在高點的單筆投資人虧損了43%,但是定時定額投資人只虧損15%。同樣的期間,如果投資的是全球新興市場,則買在高點的單筆投資人同樣虧損43%,但是定時定額投資人只虧損6%。

  從這個實例可以發現兩個重點:第一,同樣是高點買進,單筆投資人套牢續抱,定時定額投資人持續扣款攤平,在經歷一年半之後,定時定額投資人已經站在比單筆投資人更有利的位置,也就是虧損率遠低於單筆投資,這將有助於定時定額投資人在未來多頭趨勢來臨時,更早回本獲利。第二,波動性大又具有未來成長前瞻性的新興股市,相當適合做為定時定額投資標的,回本獲利時間可能更短。

● 單筆套牢者,搭配定時定額解套

  金融海嘯前買在高點的單筆投資人,有些人套牢續抱,有些在股市重挫後轉入貨幣基金不再轉出。但是,套牢續抱者背負高點崩跌已大幅虧損的原罪,久久才能翻身;轉入貨幣基金者雖可能避開最後的下跌段,但若是沒有再轉回股市,要翻身也只能靠利息慢慢累積。

  2000/03至2008/03這段期間,全球股市經歷科技股泡沫崩盤、2003~2007年多頭行情、以及股災回檔,最後回到原來指數水準,可算是一個完整的股市循環。以此多空循環為實例,從2000年高點開始投資的定時定額者僅花費3.8年就開始回本獲利,足足比單筆投資人早了將近3年,股市下跌30%就轉進貨幣基金的投資人則經歷了一個循環都還沒有回本。另外,單筆套牢者如果在股市下跌30%時不贖回,反而開始每月定時定額,也會比單筆套牢不加碼的投資人提早1年解套,開始獲利。

● 定時定額二大撇步:選波動大市場、停利不停損

  從2000年後的股市實例當中,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定時定額低點累積單位數,確實能在股市循環當中創造良好投資成效,讓套牢的投資人提早解套。另外,因為定時定額強調小額投資,每次扣款金額通常比單筆投入的金額小,能讓投資人克服不敢進場的恐懼,也不會錯失進場機會。

  定時定額是長期投資的法寶,但是要切記「停利不停損」與「選擇高波動股市」這兩項重點,才能達成更高投資效率且保有獲利成果。

1. 停利不停損:定時定額不需停損,股市下跌時繼續扣款可以累積較低成本的單位數。但是定時定額必須在股市上漲波段找機會停利,才能保有獲利成果,否則投資金額持續累積,等到空頭再起時,反而會造成更大的金額虧損。
2. 選擇高波動股市:定時定額較適合波動大的市場,因為市場的大波動循環,將讓定時定額投資人有更多低點累積與高點出場的機會,定時定額的投資效率會更高。

image

大秦嬴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資產配置有多重要?

黃仁典
日期:2009/06/15

 為了獲得穩定的報酬,降低投資的風險,許多投資者會在「風險理財」與「無風險理財」之間求取平衡,這是大家都了解的基本法則,但是要如何執行呢?
資產配置影響投資報酬甚巨

 在一份著名的研究報告中指出,影響投資報酬與風險最大的因素就是「資產配置」,影響程度高達91.5%。(參考圖1)

 資產配置就是將資金分別投資到各種不同的資產類別,經由長期持有及持續投資來降低風險,以達到預設報酬的一種投資組合策略,亦就是:「在風險理財與無風險理財之間求取平衡」。資產配置以系統化分散投資來降低投資風險,並在個人可忍受的風險範圍內追求最大報酬。
 投資專家都會將投資標的分散在不同的金融工具上,藉由不同金融工具的不一致性,也就是不會齊漲齊跌之特性,讓各投資經過組合後達到預期的效果,這就是資產配置的優點。舉例如下:

投資者甲,投資10萬元,年複利為5%報酬,20年後總值為26.5萬。
投資者乙,投資10萬元,但投資於5項不同資產類別,其中
2萬元投資全數失利, 最後金額:0
2萬元投資無獲利, 最後金額:2萬元
2萬元投資每年增長5%, 最後金額:5萬元
2萬元投資每年增長10%, 最後金額:13萬元
2萬元投資每年增長15%, 最後金額:33萬元
20年後總值為53.4萬。
兩者投資額相同,20年後卻相差1倍多。

 分析投資者乙,雖然將資金配置於不同的資產類別,有些造成虧損,但有些則給予正報酬的回報。由於可控制損失範圍,總績效反而比投資者甲好。這即是『資產配置』的八字箴言:「控制風險、掌握獲利」。
資產配置七步驟

 如何在可承受的風險內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及投資組合?以下簡單步驟可供參考:

  1. 分類。先將平常的理財標的簡單區分為「風險性標的」與「無風險理性的」。「風險性標的」有股票、基金、互助會、不動產、外匯、期貨、選擇權、不保本的投資型保險等;而「無風險性標的」,則包括銀行存款、公債、國庫券、傳統型的儲蓄險、保本型的投資型保險等。

  2. 分配。依照自己的年齡、投資屬性、市場狀況等因素,決定將多少的資金比例配置到風險性標的與無風險性標的中。如30歲以下者,職涯生活還很長,適合積極性的規劃(30﹪股票、20﹪基金、20﹪傳統保險、30﹪不保本的投資型保險);而30歲以上、65歲以下者,介於保守與積極之間(20%股票、20%基金、20%定存、20﹪傳統保險、20﹪保本型的投資型保險);65歲以上者,因經不起任何失敗的投資計劃,必須以保本為首要原則(10﹪股票、20﹪基金、20%定存、30%傳統保險、20%保本型的投資型保險)。

  3. 進場時機。選擇適當的時機進場投資風險性標的;而無風險性標的投資計劃,則是愈早開始愈好,可創造時間的複利價值。

  4. 調整。隨時檢視投資績效,並適時依投資目標與財務狀況調整資產配置計劃。

  5. 轉投資。將無風險性標的所創造出來的收益進行轉投資,此時可以重複選擇風險性標的或無風險性標的。或將定期定額投資設定停利點,待停利出場後轉投資穩健資產配置。

  6. 評估。如果風險性標的與無風險性標的都有獲利,則這種資產配置計劃又會產生「交叉獲利」的錢滾錢效果;反之,如果風險性標的虧損了,但至少無風險性標的已經做好保本準備,日後也會有利息或年金的收入,對於整個投資計劃而言,也可達到風險平衡目的。

  7. 附加價值。最理想的資產配置計劃,必須涵蓋保險商品,免於在理財過程中,萬一遭遇人生風險導致收入中斷,理財計畫被迫中斷,就無法達成理財目標。

 但重要的是,不要訂定不切實際的理財目標,因為「目標不易達成,計劃執行就不易貫徹」。沒有人會計劃失敗,但大部分的失敗,都缺乏適當的計劃。有了周全準備,未來享受優質生活的期望,就不再是困難的夢想了。
資產配置的盲點
有些人將『資產配置』予以簡單化,舉例如下:

  1. 「100-N」配置法:投資人在設定核心部位與衛星部位時,可用100減去自己的年齡來計算自己在風險性的投資比例。例如,20到30歲者資金較不足,可投資時間較限,因此核心比重約20%~30%即可,其餘七、八成資金可放在最具成長潛力的市場產業,以獲得較高的期望報酬。其中,核心部位投資適合將保守、穩健的投資商品列入。

  2. 「226」配置法:20%以流動性資產型式保留在銀行存款或高變現性資產,20%資金買債券或債券型基金,其他60%資金買股票或股票型基金。

 『資產配置』是讓投資者不至於因為某一次的投資失利而賠上所有心血,但絕不是成功獲利的保證。建議採「效率前緣」結合「資產配置」+「對的標的」,讓投資理財成為無限的可能!

〈本文作者為「保險104」執行長 〉

保險104-新聞

大秦嬴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